Linux下输简出正 (繁)

2011年5月6日星期五 0 评论

本文以Archlinux下,在IBus输入法中使用极点五笔码表实再输简出正 (繁)。

所谓输简出正,就是按简化汉字的形进行输入,但输出显示的却是正体汉字。

要输简出繁首先要做到输简出简

  • 安装 ibus:pacman -S ibus
  • 下载码表:ibus-table-chinese 在AUR中 (可以yaourt -S ibus-table-chinese),但如果不需要其中一两种输入法,可以从ibus项目下载页面单独下载 ibus-table-chinese.tar.gz,解压后在 tables/wubi-jidian/ 下有 wubi-jidian86.txt
  • 安装码表:ibus-table-createdb  -s wubi-jidian86.txt 生成 wubi-jidian86.db,将其复制到 /usr/share/ibus-table/tables/ 即可

知道这个流程后输简出繁也很容易

  • 用文本編輯器 (推薦使用MadEdit) 打開 wubi-jidian86.txt,可以看到如下的鍵位-字符映射

a    工    99454797
b    了    1477224452
c    以    418261033
d    在    1133790406
e    有    976401164
f    地    476035359
g    一    2015124793

  • 用文本編輯器將全部文件內容進行簡-繁轉換(MadEdit有此功能),另存為新的碼表文件,比如取名叫wubi-jidian86-tr.txt
  • 按前述安裝碼表一樣的步驟,結束後重啟 ibus,即可將 wubi-jidian86-tr 加入到輸入法列表,只要選擇wubi-jidian86-tr,就能夠做到輸簡出繁

本文所述方法可以推廣到其它輸入法,或其它碼表。

 

    Softwares I use on Arch Linux (Arch Linux 软件推荐)

   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0 评论
    Arch Linux 软件推荐

    • Window Manager - awesome. Awesome is awesome, just have a try and you'll know.
    • File Manager - Tux Commander. Just like Total Commander.
    • Desktop Environment - Xfce。就像选择Archlinux一样,喜欢轻量级的产品。
    • Browser - Firefox, Chrome, Opera。在Windows下的时候还有IE。
    • Text Editor - Vim, MadEdit&SciTE。MadEdit在對文件的編碼,標簽頁的靈活程度等方面更勝SciTE一籌,適合編輯一般性文件。SciTE可以在右側開子窗口輸出編譯運行的結果,適合編輯源代碼文件。Windows下的Notepad++就是基于SciTE做的,有青出于蓝的感觉。
    • Office - LibreOffice。现在还有人用OpenOffice吗?
    • Music Player - DeaDBeeF。用"linux foobar"做关键字google到的一个软件,很喜欢。
    • Video Player - VLC。以前用过Windows版的。
    • Image Viewer - Viewnior。小巧,够用
    • Scientific Computing - Scilab。在有些方面可以替代Matlab,和Matlab比也算是个轻量级产品了,对我基本够用。
    • IM - Pidgin。MSN,Gtalk就靠它。
    • Notetaking - Zim。由于Evernote没有Linux桌面版,先是找了个模仿Evernote并且可以网络同步的Nevernote,但感觉不好用。想到有人在自己电脑上建个wiki来做笔记,于是就找到了TiddlyWiki和Zim。TiddlyWiki是个单文件的wiki,很方便,但没有目录树,调整文本样式也不方便,因此选择了Zim。
    • Reference Manager - Mendeley。在Windows下就用的这个,内置pdf reader。可做笔记,可网络同步。
    • Online Backup - Dropbox,虽然Dropbox Linux版标明的是适用于Gnome下的Natutilus,但实际上,在Xfce下完全可以使用,只是与文件管理器Thunar的集成需要另外安装软件包SpiderOak。Dropbox的Linux版貌似只能和Gnome下的Natutilus文件管理器一起使用,所以找到了SpiderOak,和Dropbox一样,初始2G空间
    • Screenshot - ImageMagick。fn键不知道要怎么启用,所以只能借助软件截屏了,ImageMagick很有意思,在终端里运行。
    更多Light & Fast apps看这里这里

    全面转向Arch Linux

    0 评论
    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:在Win7下虚拟机运行Arch Linux,2G内存使用率在80%以上。于是看了下内存价格4G只比2G贵100,而且我电脑最大支持8G内存,遂决定买下一条4G的。可是下单后,同学告诉我32位的系统最大支持内存小于4个G,果断决定货到了再看,不行就换64位Linux。
    清楚记得安装的第一个Linux版本是Red Hat 9.0,至今已有七八年之久,而如今我依然是个Linux菜鸟。能记住的命令区指可数,对man出来的一大堆选项深表无奈。不把自己逼到绝境的话,怕是要一直菜鸟下去了。于是借换内存之机顺便把软体要全面换新。
    Arch Linux这个发行版最早是同学推荐的,先是很喜欢Arch这个词头(Archangel, Archbishop...ArcGIS),后来逛了wiki.archlinux.com,对其轻量极简的思想和几乎无所不知的wiki大为欣赏,当然其优点并不止于此。
    从最早的Windows/Linux双系统(甚至因为硬盘太小,把Linux装在移动硬盘上),到电脑足够强大,Win7虚拟机运行Linux也毫不费力,再到现在,我决定全面转向Linux了,为了充分利用我的6G内存,为了不让自己一直当个菜鸟。
    做出这个决定并没有花很长时间,因为就我对Linux的了解和Linux现在的发展程度来说,已经可以很方便的替代Windows了,除了万恶的网银们。昨天一早到现在,装系统、软件、驱动、把文件拷回电脑,中间被稍稍卡住的就是装显卡驱动的时候,导致启动不了X,后来在wiki上找到答案。捣鼓Linux的时候有两台电脑真的是十分必要。
    截个图留念:

    几种可公开获取的LAI实测值

    2011年3月26日星期六 0 评论
    1. Bigfoot之前也有介绍过
    站点数:9
    数据形式: LAI MAP
    时间跨度:1999 ~ 2003年
    空间跨度:5KM*5KM
    空间分辨率:30m(计算到ETM+尺度)
    生成LAI MAP的方法: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。简单的说就是回归,建立 '采样点测得的LAI’ 与 'ETM+影像的反射率或植被指数' 的回归关系,并将此关系应用到5KM*5KM范围内的所有ETM+像元上。
     
    2. VALERI
    站点数:32
    数据形式:原始LAI观测及GPS定位信息、LAI MAP
    时间跨度:2000 ~ 2008年
    空间跨度:3KM*3KM
    空间分辨率:计算到TM、ETM+,SPOT尺度
    生成LAI MAP的方法:回归。与Bigfoot基本思路相同,实施细节上有很多区别。Valeri不只用ETM+一种,还用到了TM、SPOT影像。不同站点所用的影像不同,回归方法(自变量、因变量的选择)也有不同。
     
    3. CEOS/LPV
    站点数:39 (一些数据下载链接失效)
    时间跨度:2001 ~ 2003
    空间跨度:10KM*10KM
    空间分辨率:10KM
    CEOS/LPV是为了满足对4种LAI产品(ECOCLIMAP、GLOBCARBON、CYCLOPES、MODIS)的相互评价而进行的工作,其数据主要是对BELMANIP进行的再处理,处理结果为10KM空间分辨率,1月时间分辨率的LAI MAP。
     
    4. AmeriFlux
    提供LAI的站点:7
    时间跨度:2002 ~ 2006 
    数据形式:site-level LAI

    MODIS的Channel和Band

    2011年3月23日星期三 0 评论

    MODIS的Channel和Band在很多场合都被混用了,但其实它们并不是一个概念。


    MODIS Characterization Support Team (MCST)的Dictionary对Channel进行了解释:
    Channel: each detector element。


    MODIS Web对此有进一步的解释。MODIS共有36个光谱波段(Bands),由4个独立的焦平面集将光线聚焦到不同的探测单元上(detector pixels)。MODIS的视场宽度在星下(nadir)是10KM,因此,对于分辨率为1KM的波段(8~36波段),有10个探测单元 (detector elements);对分辨率为500M的波段(3~7),有20个探测单元;250M的波段(1~2)有40个探测单元。


    对Channel概念的掌握有什么用呢?在使用光谱响应函数(Spectral Response Function)的时候就有用。每个探测单元的光谱响应不会完全一致,因此,是对每个Channel给一个响应函数,还是所有Channel共用一个响应函数更为合理?这项研究表明,探测单元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,所有Channel共用一个响应函数就够了。因此,尽管MCST提供的光谱响应函数是逐Channel的,我们在使用时可以先将其平均为一个响应函数。

    用Scilab替代Matlab

    2011年1月19日星期三 1 评论

    最早是看了这篇帖子<3 awesome free Math programs>,然后收藏在Google Bookmarks里。

    另一方面,一直想找个软件替代Matlab,因为我所使用到的Matlab功能仅限于基本矩阵运算、显示图像,读写HDF也是最近发现的功能,用途并不大。

    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要用Scilab替代Matlab了。

    在网上搜索Scilab的时候会发现有三个相关但不相等的软件(包):ScilabScicosLabScicos。它们的历史脉络是这样的:

    1982年,受Matlab(当时貌似是Public Domain)的影响,法国INRIA开始了Blaise软件的研发。1984年隶属于INRIA的Simulog公司发布了商业版的Balise。

    1990年,法国INRIA和ENPC决定开发一款开源版的Basile,也就是Scilab

    1994年,Scilab发布了第一个版本,Scicos是其中的一个Toolbox。

    2005年,Scilab Consortium启动开发基于Java的Scilab 5,而Metalau项目组和ENPC则决定继续基于Scilab 4,于是就产生了ScilabGtk,后来改名为ScicosLab

    虽然ScicosLab特别指出自己集成了最新的MaxPlus和Scicos工具箱。MaxPlus是一个具有System and Control功能的工具箱。而Scicos则相当于Simulink。

    但事实上,MaxPlus在Scilab中叫做Max-Plus Algebra Toolbox,而Scicos在Scilab中叫做Xcos module。Scilab的工具箱比ScicosLab要多得多,点此查看Scilab的所有模块

    Scilab的发展道路感觉一直是在向Matlab看齐,网上也有不少Scilab与Matlab的比较。如:
    An Introduction to Scilab from a Matlab User's Point of View
    COMPARATIVE STUDY OF MATLAB AND ITS OPEN SOURCE ALTERNATIVE SCILAB

    目前来看,Scilab已经完全能胜任我的需求了,并且开源免费,何乐而不为。

    Windows环境使用OpenVPN共享上网

    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0 评论
    Windows环境使用OpenVPN共享上网

    背景:局域网内两台计算机 A(192.168.0.1)能上网, B(192.168.0.4)不能上网。A、B能相互ping通
    目标:B通过VPN连接A,达到共享上网的目的

    0. VPN的用途
    VPN很多时候都是用在公网环境下,公网上两台计算机通过VPN连接,从而达到互访内网的目的。
    局域网共享上网的方法很多,用VPN属于相对繁琐的一种。

    1. 使A、B通过VPN互通
    (a)在A、B上都安装OpenVPN
    (b)配置。
    • 虽然网站上的文档组织得有些乱,但可以直接从安装路径下获得很多帮助信息。
    • 安装成功后,OpenVPN GUI就可以运行了,但会提示config文件夹下需要config(.ovpn)文件和key/certificate(.crt&.key)文件。
    • config文件可以从sample-config文件夹获得,A机使用server.ovpn,B机使用client.ovpn。
    • 证书的生成可以在easy-rsa获得帮助。server和client都需要相应的证书,而所有证书都需要在server机上生成。
    注意:生成证书时需要输入一些信息,其中,Common Name不能有重复。
    • 生成完后在easy-rsa/keys文件夹里会有一堆文件。在server上把ca.*, server.*, dh1024.pem拷贝至config文件夹。ca.*, client.*拷贝至client计算机OpenVPN安装路径下的config文件夹。
    • client.ovpn中设定
        remote server-ip server-port
    做完以上步骤,A、B即可通过VPN互通。此部分配置还可参考:
    https://community.openvpn.net/openvpn/wiki/Easy_Windows_Guide
    http://blog.chinaunix.net/u/2389/showart_73461.html

    2. 修改A的路由配置,使Internet请求都转向从VPN通过
    这一步的实现方法有很多种,我采用的是在server机的server.ovpn中,取消注释:
        push "redirect-gateway def1 bypass-dhcp bypass-dns"
   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客户机的默认网关都将被设为VPN,即所有网络流量都会从VPN通过,bypass-dhcp并且bypass-dns。这条设置是推送到client上的,它会覆盖(Override)client的网络配置,但并不会修改原来的网络配置。

    p.s. 本例只是考虑最简单的使用VPN实现共享上网的情况,没有讨论安全性,服务器负荷等功能。OpenVPN功能强大,继续学习